1、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东柳是指流行于山东的柳子腔。清朝初年的北京有四大剧种,即南昆、北弋、东柳、西梆,据嘉庆八年的记载:有明肇始昆腔,洋洋盈耳,而弋阳、梆子、琴、柳各腔,南北繁会,笙磬同音,歌舞升平,伶工荟萃,莫感于京华,也说明了当时这一历史盛况。
2、北弋是指元末在江西省弋阳地区形成的弋阳腔。到了明朝嘉靖年间,它已在北京、南京、湖南、云南、贵州、福建等地广为传播。东柳最初是指流行于山东省的柳子腔,但后来泛指全国范围内流行的山歌小调唱腔。
3、北弋,指产生于元末江西省的弋阳地区的弋阳腔,明朝嘉靖年间,广泛流传于北京、南京、湖南、云南,贵州、福建等地。东柳,原来是指流行于山东省的柳子腔,后来泛指各省流行的山歌小调唱腔。梆子腔 梆子腔因以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而得名。
4、所谓“北弋”是指产生于元末的弋阳腔,它起源于江晤弋阳一带,在明嘉靖时期流行于南京、北京、湖南、广东、福建、安徽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所谓“东柳”原来是指山东的“柳子腔”,后来则是泛指唱山歌小调的声腔剧种。
5、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,一说是“南昆、北弋、东柳(柳子戏)、西梆”,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、皮黄腔、昆腔和高腔。梆子腔 梆子腔以秦腔、豫剧、晋剧、河北梆子、滇剧的丝弦腔、川剧的弹戏等为代表。皮黄腔 皮黄腔系主要有:徽剧、汉剧、京剧、粤剧、湘剧、川剧、滇剧等。
1、昆曲,又称“昆腔”、“昆剧”,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。它源于江苏昆山,明中叶后开始盛行,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。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,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,如北方的昆弋、湘昆、川昆等。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、细腻抒情,表演载歌载舞、程式严谨,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。
2、出自于现代京剧《智取威虎山》中的第五场,名叫《打虎上山》,又名《迎来春色换人间》,是杨子荣改扮土匪登上威虎山的经过,因本场主要是杨子荣的一大段演唱,故有人把这段唱段名称也叫做“打虎上山”。该唱段也是本剧的中心唱段。也是现代戏的经典唱段之一。
3、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。他的代表剧院目有《宇宙锋》、《霸王别姬》、《贵妃醉酒》、《水斗 断桥》、《奇双会》、《游园 惊梦》、《穆柯寨 穆天王》、《木兰从军》、《抗金兵》、《生死恨》、《西施》、《洛神》以及晚年编演的《穆桂英挂帅》等。
4、剧中孙玉娇纳鞋底、赶鸡、喂鸡、出门、进门以及拾玉镯的表演集中体现了戏曲虚拟化和传神的表演特色。 (四)极度夸张,美伦美奂。 戏曲是夸张的艺术,戏曲舞台人物造型和形象动作非常夸张,这种夸张遵循美的创造原则,极富欣赏性。
5、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: 「一板一眼」原或作「一板三眼」。「一板一眼」是从戏曲音乐演变出来的成语。板和眼是传统戏曲中表示音乐的节拍名称。在每一小节中以檀板敲击的强拍为「板」;以签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为「眼」。简单来说,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节的一拍。
6、牛娘剧又称牛戏、地戏或长衫戏,是在岑溪民间歌舞舞春牛基础上衍变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。解放以后定名为牛娘剧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,有说、有唱、有戏,娱乐性很强,深受当地农民喜爱。桂南采茶戏 广西汉族剧种戏曲之一。
昆曲 昆曲,又称“昆腔”、“昆剧”,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。它源于江苏昆山,明中叶后开始盛行,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。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,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,如北方的昆弋、湘昆、川昆等。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、细腻抒情,表演载歌载舞、程式严谨,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。
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、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。它起源于原始歌舞,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。
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、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。它起源于原始歌舞,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。经过汉、唐到宋、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,它由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、武术、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,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。
关于戏曲的知识有:中国戏曲是以唱、念、做、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,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,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,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。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。